“浙江教育共富”改革下的“双减”之路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报道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加速与教育、医疗等领域深度融合,互联网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带来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幸福快乐的童年,而 AI 的力量是把优质的教育带入每一个角落,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对每个孩子的因材施教。

1717122245826

AI赋能智慧作业“双减”之路

课前,通过后台作业数据分析判断教学重难点,还有类似题“举一反三”,大大压缩了备课时间;课中,技术无缝支持情景创设,启迪思维,精准评价;课后,告别传统的打勾打叉,老师通过机器扫描自动批改客观题,生成针对学生和班级的作业报告;每隔一段时间,老师还会将基于数据分析和个性推题功能所生成的个性化作业布置给学生,帮助查缺补漏。

一年来,浙江省浣沙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发现,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形成闭环后,老师的备课、授课方式均有所改变。 对学生来说,无须再进行传统的手抄错题,就能轻松获取个人的错题集,可以利用班级晚托时间进行自主的查漏补缺或请老师答疑解惑;对于家长来说,也能通过学生的错题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升家校共育的针对性。

“‘双减’后,加强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力探索精准作业、实现作业的‘减负提质’,是我们确定的两个重点发力方向。”浣沙初级中学校长周其耀表示,“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四个环节中,作业既承上启下,也是控制学生负担的一个突破口。大数据帮我们节省的时间可以更好地用于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

随着“双减”的落实,萧山区很多学校都将人工智能课程与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截至目前,萧山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覆盖全区300余所学校、2万余位教师,20万余名学生;打通国家、省、市、区13个数据源系统,区域教学类信息化数据资产超377万份,形成对区域学业、智慧教学、办学条件、教师发展等各教育场景的智能监测与分析,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治理水平。

大模型时代到来,“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下,从“智育”到“心育”,“因材施教”的解题思路再进一步。 为每个孩子提供全面化、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增强孩子的创造力、思考力以及幸福感、成就感。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浙江省正在抢抓数字变革新动能带来的新机遇,全力冲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新赛道,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正在赋能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共富”,持续擦亮“浙里优学”金名片,让孩子接受更优质、公平的教育。

本文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收到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