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减”三周年课堂教学呈现新样态

AI赋能,让每个孩子坐在第一排

根据安排,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等问题,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九个学科的19节展示课。“AI赋能”“跨学科”“实践探究”成为高质量课堂教学呈现的新样态。

数学课上,老师点开学校自主研发的运算小程序“e起来e起算”,对学生的运算进行个体诊断;语文课上,老师使用文心一言等大模型,为学生了解李白提供更多资料;英语课上,老师通过AI听说系统,实时收集、高效评测学生朗读与转述情况……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东直门中学和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探索出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中的三条路径,即应用现有技术,实现精准教学;依据教学需求,训练校本模型;构建知识图谱,生成智能程序。当天不少展示课由于AI的加入,课堂都变得格外生动起来。

1717122139063 在该校语文教师“聚焦说明文的语言表达”的课上,学习了如何写作说明文后,学生们将自己写的说明文拍照扫描,提交到K12作文智能测评系统,等待AI给出优秀、良好和一般的评价。

作文智能测评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反馈学生的练笔情况,这也是AI赋能教学的一大优势,“比如我们这节课有两次练笔,课前练笔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写得不好,在听课的时候就会特别有方向和目标。经过学习之后,课堂上再次练笔,AI又有及时的反馈,学生就会非常有成就感,因为作业的等级已经肉眼可见地提高了。”在赵辰看来,以往老师讲评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主要针对全班同学的共性问题,但在AI加持下,作文智能测评系统可以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辅助教师实现个性化的作文评价和指导。

1717121991706 北京将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24年是北京中小学的深化改革年、课程建设年、教师队伍建设年和狠抓落实年。在当天的现场会上,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将会走进更多校园,期待借此给予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多启发。

该负责人表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要锚定“双减”三年工作目标,持续回应校内提质增效的要求,发挥教学活动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同时,要树立新型资源观、环境观,积极应对新的育人载体建设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促进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际间管理、课程、教学、教研等联动融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

此外,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发展新赛道的要求,汇聚、丰富和拓展优质线上教学资源,推动智能技术在教学和教研中的深度应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北京市将以国家级和市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建设为牵引,聚焦教学设计、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指向问题解决的实践成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收到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