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3日讯技术如何赋能教育?最大化尊重个体差异或许是最核心的答案。未来3年,北京朝阳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解决师生、家校难点痛点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需求,助力教师精准教研和高效课堂教学,形成朝阳特色的AI教育新样态。
今天,朝阳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朝阳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将围绕“减负、增效、提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课堂、学生、学校和管理五个方面为重点,实施 “十项任务”,推进“十大教育应用场景”,助力教师精准教研和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自2024年-2026年,朝阳区将深度实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赋能课堂精准教学实践工程”“赋能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工程”“赋能学校校家共育幸福工程”“赋能管理智慧大脑建设工程”五大工程。同时,启动“启动专项增素养”、“依托技术减负担”等十项任务建设。
从学校到学生,AI全面赋能朝阳教育
赋能课堂方面,将探索智能技术工具与课堂教学融合实践,呈现全方位、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提供即时、客观、明晰、科学的数据支撑;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
全过程“诊断”教育质量,制定个性化成才方案
同时,在此次发布会上,朝阳区还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十大应用场景。朝阳区将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开放教育场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解决师生、家校难点痛点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需求,助力教师精准教研和高效课堂教学,形成朝阳特色的AI教育新样态。
据悉,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十大应用场景包括数字课后服务、学生个性化作业等,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开启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新篇章。
作为首都教育改革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近年来,朝阳区始终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人工智能赋能作业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双师课后服务、作文批阅与指导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朝阳区智慧作业的实践探索”先后入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4年教育大数据创新应用案例、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引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被教育部认定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朝阳区4所学校入选首批北京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学校。
下一步,朝阳区将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需求,助力教师精准教研和高效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成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收到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